要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寻找问题的解法。如在复习“三角函数求值”问题时,可选择如下问题:已知:6si
asi
acosa2cosa0a∈
22
pp,π,求si
2a的值。23
可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探究问题的解法:思路1:以求a的函数值为主线;思路3:以求a
p的函数值为主线。6
思路2:以求2a的函数值为主线;
这三种思路都可通过因式分解的变换、弦化切的变换、降次变换等手段,将已知式化为单个的三角函数值后,再结合倍角公式与和角公式,得到所求的三角函数值。在教学中,教师应挖掘问题的多解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不囿于单一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解法上求异。而教学中通过一题多变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吃透知识的外延与内涵,让他们掌握其内涵的发展与外延的变换,使其能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ìxy≤1例:已知x、y满足íx≥y,求zx2y22y1的最小值y≥0
这是关于线性规划的问题在评讲完本题后让学生做了如下变式:1.条件不变,提出新结论:1求z2xy的最大值;2求z2xy的取值范围;3求
yx
f的最大值2.改变题目的条件:已知í最小值。3.结论条件都改变:已知函数fxx6x5且x、y满足
2
2ì22x22y2≤1,求zxy2y1的xy≤3
ìfxfy≤8í,求z2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fxfy≥0
让学生对所变式的问题一一分析、验证、解答,使学生对于用线性规划解决求最值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通过对某一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条件变换、结论探索、逆向思考、图形变化、类比、分解、拓展等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使一道题变为一类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探索创新能力。五、错解剖析,正本清源学生普遍只重视例题、练习,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却不够透彻,常忽略公式、定理的运用条件,以至解题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一味把正确的解法抛给学生,尽管暂时学生会理解它,但时间一长,往往又所剩无几。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设计一些学生理解容易出现偏差或学生容易忽略条件的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密性。例如,在学习“平均值不等式”时,学生常忽略应用公式的条件,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我依次设计了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