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告知;对受理的,应承诺办理期限。第十条批准有关申请,必须对申请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
有效性进行审查并签署具体意见,科室负责人再审后送理事
f长审核批准。第四节责任追究制度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违反法定条件、法定权限、法定程序,为申请人办理残疾人证的;二对执行和遵守残疾人法律、法规、规章情况监督检查不力,对违法行为不及时处理,对违法行为处罚不当,造成不良影响的;三对依法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没有正当理由不予受理,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四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而进行减免审批和的责任者;五不按规定的程序和越权擅自办理报批的责任者;六擅自或与报件单位一起编造假情况、假材料等欺骗手段造成错批、错办的责任者;七接受吃请、礼品、礼金和贿赂而明知故犯造成错批、错办的责任者;八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违法行为。第五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和基准
(一)工作人员独立承办的事项因事实有误依据法律、法规不当或故意或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二)逐级报批的事项承办人呈报的事项事实错误或依据法律、法规不当上级未察觉而审批同意造成执法过错的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上级批准者应负失职的责任。如承办人属工作失误在承办过程中能及时纠正且未造成损失的可免于责任追究。如属故意编造
f错误事实等行为虽经发现纠正也应追究承办人责任。承办人所呈报的审批事项有错误审批人也已发现未做纠正而照批造成执法过错的对承办人和审批人都要追究责任但审批人应负主要责任。承办人呈报事项无误而审批人批错了的应追究审批人责任。(三)承办人、审批人因接受吃请、礼品、礼金和贿赂而造成执法过错的不仅要追究错批、错办的责任还要追究受礼、受贿的责任。(四)行政过错责任的调查,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结论正确,处理适当。(六)行政过错结论的确认和处理,由理事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需给予党纪处分的按有关程序办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公务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1行政管理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公务人员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2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未作规定或规定不具体,致使公务人员理解错误的;3出现意外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过错情形发生的。第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