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无论是在评价的功能和价值上,还是呈现方式上,都要力争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
一、评价要真诚,讲究语言艺术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一位出色的教师,要用语言渲染创设美好的意境,用真情激起学生心灵的震颤,用启迪拨开重重的迷雾,用诱导引发深远的思考,用智慧让自己的语言起来!通过真诚的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上黑板听写4个词语,一个学生错了一个,下面的小朋友喊起来:“错了,错了,老师,他听写错了。”上台听写的小朋友的脸一下涨得通红,我们的老师却不紧不慢地说:“是啊,他最后一个写错了,可是,小朋友没发现他前面三个都对了吗?”那个听写的小朋友羞愧地笑了。多么诙谐有趣的评价!就像一味上好的“调料”,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环境,巧妙地调和了学生的心理,使课堂高潮迭起,使学习变得“有滋有味”使学生沐浴在老师充满人文关怀的、颇具亲和力的教学评价用语中,享受着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二、评价要多元,注重个体差异
“价值多元,尊重差异”是课程评价的基本特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也应“以生为本”,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
1、评价的主体多元。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优势各异,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从教师一元转向师生互动,打破教师在评价中的绝对地位,倡导民主评价,将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的评价合理地结合起来,课堂上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互相评价。多元评价既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学中偏重教师评价的片面现象,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作文课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批改作文,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和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同在小组中活动,互相评改,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评改的不完整、不准确也给予鼓励,并且在互评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