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理论学说甚至宗教,都被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扼杀。30年代以后,苏联
f社会主义制度优越论受到大力宣扬,与之相伴随的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社会主义国际主义成了官方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俄罗斯的救世与使命意识表现为一种“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的理论。及至20世纪末,日里诺夫斯基的“应当永远记住,俄罗斯的确自古就负有一项使命:当一个解决别国无法解决的任务的国家”5p211的宣示仍在俄罗斯具有很深的思想土壤。
“在过去五百年里,拥有一个庞大的帝国是俄罗斯的首要特征。6p154”因此,与救世与使命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帝国意识也构成了俄罗斯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帝国意识对于俄罗斯民族所有成员,无论是当权者还是普通民众,不论是斯拉夫派、欧亚派还是西方派都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俄罗斯国家的发展方向。俄罗斯民族帝国意识的生成也首先是拜占廷影响的结果。将自己视作基督教世界中心的拜占廷本身就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古罗斯接受了东正教,也就意味着在精神上成了拜占廷帝国的一部分。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灭亡,东正教世界的中心转到了莫斯科公国。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娶拜占廷末代皇帝的公主为妻,并把象征拜占廷帝国的双头鹰徽号作为自己国家的徽号。这一切促成莫斯科公国具有了一种自己是拜占廷帝国继承者和东正教世界唯一领袖的意识。莫斯科公国摆脱蒙古人统治和兼并了其他公国之后,实力大大增强,它作为拜占廷帝国遗产继承者的意识也变得更加强烈。1510年,普斯科夫修道院院长菲洛费致信沙皇,正式提出了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理论,他说道:“莫斯科是新的罗马帝国,是罗马和拜占廷的精神和物质遗产的继承者,莫斯科公国在扩大自身权势的同时,也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督教帝国的基础。鉴于拜占廷帝国在政治上的死亡和宗教上的毁灭,这就使得莫斯科大公命中注定是这个基督教帝国的领袖”7p56。“前两个罗马帝国已经灭亡,
f第三个罗马帝国正矗立在那里,而第四个罗马再也不会出现了。”7p210帝国意识从此获得了一种完整的理论形态并变成了官方的指导思想。
如果说东正教和拜占廷的影响使俄罗斯具有了帝国意识,那么蒙古人长达两个半世纪的统治则对俄罗斯实际建成一个帝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蒙古本身也是一个帝国,在其巨大的地理空间内融合了众多其他民族。蒙古人的败退在莫斯科公国周围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