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说,纲举:要求严惩“大奸犯政”“豪强横肆”的行为,网疏:对贤人君子的小疵高抬贵手;(3)法令划一,执法必严,以律断罪。
7、名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纲常伦理作最高准则来正名定分的封建礼教,名教的作用是禁锢人们的思想,麻痹并销蚀人民的斗争意识,镇压人民的反抗,从而在维持统治秩序上起了很大作用。玄学首先是一种哲学,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研究刑名,本末,有无等问题,而中心是讲天人关系,即天道与人道的相互关系。
f8、王弼bi,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老子指略》。提出“名教出于自然”、无为而治、王弼的无为而治包含以下内容:君主无为、愚民政策、反对法烦刑酷。
9、嵇康强调名教与自然是对立的,名教不出于自然,而是当权者造立出来的,主张无为而治,主张任自然。阮籍宣扬无君论。
10、鲍敬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1)否定“君权神授”论,提出暴力征服说;(2)否定君主设刑是“兴利除害”,批判君主“屠割天下”的罪恶;(3)建立无君无臣的社会,废弃任何国家和法治。
11、拓跋宏汉化改革的核心是文治,文治的中心任务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采用中原地区汉民族先进的封建经济体制、政治法律制度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孝文帝强调礼具有根本法的性质,对法律有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主张(1)主张加重对不孝罪的刑罚;(2)创制存留养亲制度;(3)严格区分斩、绞两种死刑等级,废除“裸刑”处斩的行刑方式。提出法为治要,慎刑恤刑,反对滥施刑讯和留狱。教随时设,政因事改。
第十章隋唐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
1、公元581年,隋朝杨坚改革国家体制,确立三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六部(吏、礼、兵、刑、户、工)制度;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减轻赋税徭役,废除已推行三百余年的九品中正制,把管理选举权收归中央。他制定了《开皇律》,体现了“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2、唐初统治者李世民在《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标志着正统法律思想已经成熟,礼法结合基本定局。
f3、杨坚立法、司法方面的思想主张和实践:(1)以轻代重,废除苛惨之法;(2)慎断死罪;(3)行罚不避亲贵;(4)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
4、李世民的法律思想:(1)以隋为鉴,安人宁国;(2)立法公平,形成了以“宽简”为核心的法律思想:即制礼,又立刑;立法必须公平;国家法令,惟须简约;法须稳定,不可数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