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载过牧状态,肉羊养殖规模不宜继续扩大,未来增加肉羊饲养量的自然资源依托,主要是南方草山草坡和农作物秸秆。我国南方现有草山草坡面积6700万公顷。目前改良面积不足5,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如果加大草山草坡开发利用力度,使改良草地面积达到15,按60用于养羊,改良草地每公顷养75只羊计算,可新增肉羊养殖规模3015万只。全国6亿吨农作物秸秆,目前,全国作为饲用的农作物秸秆约2亿吨,到2015年提高到3亿吨,其中40用作肉羊饲料,按750千克养一只羊计算,可增加肉羊养殖5330万只。由此估算,在加强南方草山草坡和农区半农区秸杆资源开发的情况下,到2015年我国新增肉羊养殖的潜力约为8345万只。2.个体增产潜力。我国肉羊个体小,产肉量少。2007年全国平均肉羊胴体重为15千克,低于养羊业发达国家18千克的水平。近年来,肉羊胴体重逐年提高,2007年比2002年提高了08千克。随着肉羊品种改良步伐加快,饲养管理水平提高,肉羊个体增产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预计到2015年全国平均肉羊个体产肉量可达16千克。在现有出栏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肉羊个体生产能力就可增产羊肉25万吨。3.农民增收潜力。肉羊养殖条件要求不高,饲料来源广泛,生长快,疫病较少,养殖成本低,所需启动投资少,向来是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山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近年来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效益逐年上升,激励了农民的养羊积极性。据调查,2002年肉羊饲养平均每只纯收益100元,2007年平均达140元,提高了40。目前,很多地区把养羊业作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积极加以扶持。有经济效益的拉动,生产潜力会不断释放,为今后养羊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国际市场开拓潜力。目前,我国正逐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羊肉国际贸易量逐年增加,主要出口目标区域是东南亚、中东和中亚等地区。由于我国羊肉生产成本较低、不少地方优良品种羊肉风味独特,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一定的品质优势。今后,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得不断增加,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加强肉羊优势区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羊肉产品出口仍然具有较大潜力。制约因素分析1.良种覆盖率低。品种良种化程度低是我国养羊业面临的突出瓶颈问题。尽管我国肉羊良种覆盖率已达40以上,但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优良种羊杂交利用水平仍然比较低,杂交良种尚未得到大面积推广。此外,全国肉羊良种改良繁育缺乏科学规划,体系不健全,繁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