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手段落后,肉羊良种场建设滞后。2.专用饲料供应不足。
f长期以来,肉羊养殖主要采取放牧方式,几乎不补饲精料。近年来,饲养方式逐步由放牧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需要适量补饲草料和精料。由于肉羊饲草饲料生产发展慢,肉羊专用饲料品种少,生产能力低,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小,难以满足养殖场(户)的需求。3.养殖方式落后。牧区普遍超载过牧,有些省区超载率在30以上,生态压力大,单纯依靠放牧扩大养殖规模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形势要求。农区肉羊养殖仍以农户散养为主,一半以上农户的饲养规模在10头以下,年出栏500只以上的养殖户比重更小,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总体水平较低。4.加工流通企业规模偏小。肉羊屠宰分散,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较低。在近期专门调查的445个肉羊生产县中,平均每个县区有53家加工企业,平均每个企业的年加工量仅为700吨,多数小企业没有通过国际通行质量认证,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目前,我国羊肉流通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较大型的羊肉物流企业,市场监管尚不到位。发展思路与目标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现代畜牧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良种繁育体系和加工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加速改造传统养殖方式,深入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培育优势品牌,在优势区内逐步实现肉羊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肉羊养殖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市场供给,促进肉羊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5年,打造具有饲草资源优势、品种资源优势、市场区位优势的四大肉羊产业区域,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优势产区成为我国优质羊肉供应的重要基地,建成包括肉羊良种、饲料供给、健康养殖、深度加工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以及对全国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现代肉羊生产体系。2.具体目标。增产目标:优势区域羊肉产量达到240万吨,年均增长55,满足国内家庭消费羊肉需求量的48以上。科技进步指标:优势区域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60,出栏肉羊平均胴体重达到165千克左右,优质羊肉比重达到50以上。产业组织化目标:通过产业化和养殖小区建设,龙头企业带动等形式,使50的规模养殖户参与相关的专业合作组织。品牌建设目标:保护和壮大已有品牌,积极培育新品牌,品牌肉销售量占到优势区域羊肉产量的60以上。
f区域布局区域布局原则一是资源优势。具有优良的饲草资源,拥有一定数量的草原、草山草坡,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资源载畜量较低,具有发展潜力。二是产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