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背拉,接着让学生演示动作,进而一步步理解“满头大汗”这个词语,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这些词是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因此,学生自然就用重音读出来。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了蚂蚁在炎热的夏天里搬粮食的那份辛苦,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这样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共有5处。二、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十分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比如第三自然段“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自由朗读,读后和同桌说说。这就为下面的解读文本以及感情朗读做了铺垫。
三、指名读: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指名读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及时进行纠正、讲评,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地升降语调,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同时经过自己反复练习,才能真正读好。四、齐读:在教授完课文的某一个段落后,可以通过齐读的方法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如学习完一个自然段之后让学生,带着相应的感情读读这一自然段,这不仅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梳理和回顾,也让小朋友提提精神,更好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的方法还能达到以优带劣,培养节奏感的目的。五、表演读。学生进行表演,就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创作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作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如教学蚂蚁搬粮食的相关语句时,我让小
fxiaoxuexuekeeducom
朋友通过边读边做动作的方式来读。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体会到了蚂蚁们搬粮食的艰辛,认识到了蚂蚁们的勤劳、能干,读得也很好。六、利用图象指导朗读。利用低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的插图的便利,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看图能力的训练,也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蚂蚁们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的幸福和快乐,我让学生观察插图:小蚂蚁们正在洞里干什么呢?图上清晰可见:小蚂蚁们在洞里正围着火炉吃东西,唱歌这样看图后,学生一目了然,理解文章的意思,朗读起来就更能入情入境了!七、在想象中提高朗读能力。低段的学生,有着惊人的想象力。这也是培养朗读能力的有利因素。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情境,带他们进入想象的天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