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
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
习《陈太丘与友期》,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与人约定的事情的。
二、教学新课
【教学备注】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提示‖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作用,真正让学生享受做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课堂主人的乐趣。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
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3强调重点词语:
1与友期.(约定)行(2)门外戏.(玩耍)3太丘舍.(放弃)去
4相委.(丢下、舍弃)而去5尊君在不.(通“否”)
6下车引.(拉)之
7入门不顾.(回头看
8则是无信.(信用)
9去后乃.(才)至
4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
待君久不至,已去。”
目标导学二:分组讨论,内容解读
‖学法指导‖
f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2.文中有几位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3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