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由于课件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巧,所以才使部分老师为图省工、省时和方便,便不顾青红皂白地下载借用别人的课件,照搬上讲堂,却不考虑是否适应自己的学生,很可能因为针对性不强,显得牵强,直接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不升反降。
(三)分析不足课堂失控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使得课堂教学兴奋点不断涌现,学生思维比传统板书授课要活跃得多,部分老师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堂灌输视频信息,加大学生互相讨论的力度,学生因互相讨论而漫无边际,但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调动了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启发性的任务就算完成,自己便在一旁等待观望。既不及时关注讨论的进程,也不主动进行跟踪引导和点拨,或适时调控,似乎学生越兴奋授课效果就越好。正因为忽视了学生参与度的分析,也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被动参与或是主动参与,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岂不知,这“表面热闹”的背后,是否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缺乏实质性提高,是否真正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的深度?因此,教师面对热烈的讨论局面,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避免陷入学生盲目热闹的失控状态。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探索
笔者经过近年来经验积累和研究实践,认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须注重方方面面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我们,无论采取何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都不能偏离了课程这个主体,不能偏离了目标是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而并非信息技术,不能生搬硬套,要将较难理解的知
f识内容与信息技术辅助合理地进行整合、有机地相融,通过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能顺带也学习一些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能力。
(一)合理定位科学整合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其服务中心应该是学生,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应变辅助教师教学为辅助学生学习,即变传统以教师为主而以学生为本的合理定位。首先,需要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学习观念的定位要准确,这样课堂重心就能围绕着学生有效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上面,有了技术与内容整合的合理定位,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就会考虑整合重心的科学性,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避免为技术而技术,为展示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而忽视学生的参与,搞得整节课都在观看黑板搬上电脑式的课件娱乐节目,弄得学生眼花缭乱,干扰思考、喧宾夺主。其次,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要有机会结合。传统数学教学有其成功的模式规范,在与信息技术优势整合时,要注意合理的互补。显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