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往往缺乏图形图像的立体展现,不利于学生空间想象构思能力的养育。在课堂上,即使老师绘制平面、立体图的水平再高,也难比计算机多媒体的立体演示效果。数学教学课件的广泛进入课堂,使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变传统被动为信息技术辅助理解,化传统单纯记忆强化的知识理解,为形象生动、清晰透视的逻辑理解,加上多种计算机模拟实验软件的配合应用,学生对几何图形能进行旋转、变形、拼合等制作,也可绘图答题,制图精准、快捷、美观,有利于几何概念的逻辑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反复试验、科学互动、准确迅速。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运用误区
f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节约了授课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目前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虽然比传统教学具有诸多优势,但实践过程却存在着许多误区,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追求形式本末倒置
信息技术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因其形象生动、节时高效、视觉鲜明等独特优势已被广大师生普遍认可,因此,许多数学老师为追求改革效果,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煞费苦心查找资料,制作五颜六色的华丽课件,如果一节课全是声色华美的课件展示,未必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认知数学知识的理想效果。之所以老师会如此看重信息技术,无非是陷入了一种认识的误区。认为只要用上计算机,就是成功的授课方式,若不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显得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手段落后。显然,不顾知识内容需要的、单纯追求信息技术化的形式,同样是本末倒置的。自然,不按教学目标要求,过于追求现代化手段而不考虑计算机的辅助能功的“滥用”行为,非但不能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反而会因课件的华丽色彩扰乱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绪,或因过多展示教师作品而占用了本应由学生参与互动的时间,同样是低效失败的。不给学生练习的空间,降低了语言表达和思维拓展训练标准,无疑也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扼杀。
(二)机械照搬缺乏创意
课程改革强调了教学内容的情境趣味化,相对于传统教材的设计会有更高的要求,部分老师为使用信息技术而制作课件,甚至以不顾牺牲课程目标的需求为代价,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风格又往往透露出授课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思维风格,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自己的学生切合实际地制作,并随教学的不断深入而更新课件内容,这的确并非易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