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
比,即Fm的结论
C.根据Fm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间的引力关系,进而得出Fm1m2
D.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比例系数G的大小
2、(09海南11)在下面括号内列举的科学家中,对发现和完善万有引力定律有贡献的

。(安培、牛顿、焦耳、第谷、卡文迪许、麦克斯韦、开普勒、法拉第)
3、10北京16)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
量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A.

4
1
2
3G
B.
3
1
2
4G
C.
1
2
G
D.3
1
2
G
4、10全国Ⅱ20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
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
的自转周期约为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5、(10山东18)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
其近地点M和远地点N的高度分别为439km和2384km,则
A.卫星在M点的势能大于N点的势能
B.卫星在M点的角速度大于N点的角速度
C.卫星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N点的加速度
D.卫星在N点的速度大于79kms
第10页
f6、(11山东17)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
运行高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
B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D甲在运行时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
7、(11全国19)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
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
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
轨前相比,
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B.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
C.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D.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
8、(11重庆21)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每过N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题21图所示。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比为
地球行星太阳
A.

N
1
23
N
B.
N
2
3
N1
C.

N

1
32
N
D.
N
3
2
N1
题21图
9、(11江苏7)一行星绕恒星作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动周期为T,速度为v,引力常量为G,则
A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