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具体环境1、一般环境因素(即社会大环境因素):1经济环境2政治和法律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2、具体环境因素(即产业环境或行业环境):1顾客2供应商3竞争者4其他因素3、外部组织环境的类型: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5、管理道德: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4科技环境5全球化环境
第二篇计划工作
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
1、计划工作:即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2、5W1H: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如何做。3、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经济性4、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3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4有利于控制
5
f5、计划按表现形式分类(92页):1目的或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6、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7规划8预算
6选择方案7制订派生计划7、计划工作的原理: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1限定因素原理2许诺原理3灵活性原理4改变航道原理8、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能了解和找到对达到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准确、客观的选择可行性方案。9、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10、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就越小。11、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第五章
目标与战略
1、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2、目标的SMART特性: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可以度量或测量可以实现目标之间相互关联时间限定。3、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即目标是分层次的3目标的网络化4目标的多样性5目标的时间性6目标的可考核性
6
f4、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5、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