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力,因而主要依靠政治家和媒体免费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其次现实情况还表明:选民总数及候选人数越多,选民投票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越不重要;哪个政治家当选对个人来说变得越不重要;而选民自己充分了解有关信息的成本
第3页共19页
f则会变得越高;最终导致各地选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选民冷漠”现象。②利益集团的行为。少数具有共同经济利益的投票者会联合起来,从而形成特殊利益集团。这不仅因为联合起来耗费较低,而且因为联合起来能左右公共决策,使有利于自己的方案获得通过。特殊利益集团可能会与政治家、官员形成“铁三角”:政治家批准某一方案,官员实施某一方案,特殊利益集团则从中获益。③政治家和政党的行为。遵循理性经济人假定,唐斯(1957)提出了理性政治人假说,即政治家也是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主体,其最大收益就是“当权执政”,因此,使自身获得最大的政治势力或政治收益构成政治家的目标函数。史蒂文斯(1993)划分政治家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四种类型:“仙女类型”、“半仙女类型”、“不确定世界模型”、“女巫模型”。④官员的行为。一般说来,政治家们对官员体系的控制能力随官员数目的增加而下降。这意味着,官员们决不单纯是公共产品决策的执行者,他们实际上也是有一定的决策权,并且能够利用条件使公共决策符合自己的目标。官员的效用函数中,几个基本变量包括:薪水、公务津贴、公共声望、权力、庇护、变革的便利、管理机构的便利。多数变量和机构总预算支出水平呈现单调正相关,立法者与执法者之间可能存在矛盾。14“公共选择理论”,财政决策机制及其特点:与个人决定如何花钱不同,一个集体在决定如何花钱时,需要了解和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对公共产品有什么样的评价?第二,当不同成员对公共产品表露出不同的观点时,如何在这些观点之间进行权衡,以形成最后的决定?前者称为偏好显示问题,后者称为偏好加总问题。①偏好显示问题。人们显示对私人产品的偏好办法很简单,只需要决定买还是不买即可。而对公共产品的偏好的表达就没有这么有效的办法。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投票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但这一偏好显示机制,不论是直接民主还是间接民主,所反映的信息是相当有限的。②偏好加总问题。财政决策需要顾及社会公众的个人偏好,但每个人的偏好和愿望可能不尽相同。即使每个人都正确诚实地显示了自身的偏好,但仍涉及到偏好的加总问题。偏好加总方法包括:习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