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我校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浅谈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校建构了“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的实践研究模式。它的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下面,我以一次主题为“课堂追问有效性”的课例研究为例,谈谈我校开展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1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在教学调研过程中,对于如何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我校部分语文教师就这节课的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认为这节课提问类型的设计、教师回答方式和挑选学生回答等方面做得不错,但课堂追问方式单一,追问内容没有紧扣教学目标,课堂追问的内容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为了探讨课堂追问的有效性,大家商定再次对如何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课例进行深入观察,围绕“课堂追问的有效性”进行专题研讨。2学习理论、设计方案。教研组长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寻找与课堂追问相关的理论文章,筛选出一些对问题解决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全组教师供大家选择学习,并要求教师从中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又组织集体备课,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此次设计教学方案突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执教教师和观课教师一起讨论课堂观察的视角和视点,设计课堂观察记录表。在这个环节上我们感到:围绕主题学习理论,一方面为教师备课提供有针对性的策略,另一方面为观察课例、研究课例的教师提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视点,让观课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防止分析研究在低水平上重复。设计观课记录表,便于观课教师围绕主题记录课堂中相关信息,能提高观课的针对性。3观察课堂、研究课例。执教教师根据重新设计的教学方案在另一个班再次试教,观课教师根据各自的课堂观察视点,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收集相关信息,详细记录课堂情境,包括教师追问的内容、追问的方式、学生应答情况、教师应对策略以及学生参与状态、思维状态等,以便深入研讨。研究课例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执教教师说课,包括追问目的的确定、内容的设计、方式的选择等等;第二阶段是分观课小组交流各自的观课笔记、统计数据,找出差异,运用理论知识围绕主题与差异展开讨论,进行“病理”诊断与分析,开出初步的“处方”;第三阶段是小组之间围绕主题展开平等对话,深度会谈。组长围绕主题做代表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