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6]在性质上看,“是‘使人向善’的教育活动,始终追求着一种‘应然’理想,创造着一种可能的生活。它不仅提醒人们意识到自己是谁,正在干什么,而且让人们懂得自己是谁,应该干什么”,“它始终以其特有的方式关注人的发展”。[7]而这种特有的方式,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即“以人为本”。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上就是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个性的“现代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既重视学生的社会化,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化,还要通过各种个别教育的措施促进学生的特长和独特性的发展。
三、人本思想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首先,优化校园的文化氛围。校方相关部门应该借助校园优势,开发各种优秀的具有积极导向的文娱活动,为高职生创造一个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其能够在学校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学校的重视,从而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在优化校园环境中,学校应该重视学校广播、校报等媒体的建设,通过这些方式对在校的高职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学校学风与校风的建设。正如有学者将学校环境比作泡菜水,即“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和白菜的味道。实际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是在调整好这个‘泡菜水’,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悟、理解、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文化、文化,根在化,内化、生化、融合、超越,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里。”
其次,完善学生道德学习内容。除了要将大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内容传授给在校高职生外,还应该开设一些与高职生生活、学习相关的内容,如面向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教育等,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为重要。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决定了其道德认识的方向,以及道德情感的积极构建。在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必须帮助高职生塑造健全的职业人格。经过半年的工作,我发现当前学校学生人际交往礼仪知识缺乏,如谈话艺术、沟通技巧和日常交际礼仪等,因此,应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理论课程中适当加入相关知识和情景模拟,或开设身边的礼仪选修课等,帮助学生树立礼仪意识,培养实际人际交往能力。
再次,提升在校学生自我责任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