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语学而》)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孔子的治人之道思想是关于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的阐述,在孔子眼中,将其描绘成了“天下归仁”(《论语颜渊》)的景象。治人之道在与为人之道、待人之道相结合之后便产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这不仅是个体由内在修养到外在德化的自觉要求,而且是主体自我完善的必然过程。孔子主张,治国者要做到“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尊五美,屏四恶”。(《论语尧曰》)此外,还要对人民施行仁政,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相对稳定的条件。在治人的具体措施上,他认为必须“举贤才”,任用仁人执政,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人民“足食”、“富之”,继而实现“教之”(《论语子路》)的目的。可见,孔子想建立的是一个生活富足、礼义教化盛行、秩序安定的“天下归仁”的社会。
二、《论语》中的人本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当今“以人为本”思想正是孔子及其《论语》中的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中的“本”字在这里指的是“根本”的意思,而非哲学中所讲的“本原”。关于“本”字,“实质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3]即一切以人的发展为目的,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这里的终极关怀,可以说“是一个以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为前提,以肯定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前提,以肯定个人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概念。它体现了人文关怀”。[4]而这种人文关怀最终要以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作为衡量标准,这是因为,以人为本要最终体现在人的需要方面,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终极目标。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尽可能满足人的需要。
教育家蔡元培在谈到教育本质时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使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教育的一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