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药教〔2006〕12号
广
东
药
学
院
关于制定2006年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知识结构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决定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等相关文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设置的要求,研究制定我校2006年人才培养方案,现就本次制定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二)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思想,根据人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三)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先导,继续贯彻“大基础,后期分流”的思想,突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中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二、基本原则(一)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各专业必须在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和社会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
1
f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我校学科、专业特点,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二)树立专业是主干,方向是特色的指导思想。在培养目标确定以后,进行深入研究,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别注意专业与专业方向的关系,树立专业是主干,方向是特色的指导思想,防止专业与方向本末倒置。(三)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注意研究各门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进一步理清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杜绝因人设课的情况。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向,实施分类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注重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四)强化实践教学。应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容、途径和方式。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按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对实验、实习(实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