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充分论证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五)注重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要通过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它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道德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综合培养,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贯穿、体现在各教学环节中。(六)因材施教,多渠道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各教学单位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根据学生的基础条件、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探索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三、教学安排(一)时间分配每学年分两个学期,五年制全学程252周,四年制200周,三年制148周。其中军训(含入学教育)3周,毕业教育1周。原则上暑假7周,寒假5周。(二)学分学时原则上要求五年制本科应修满210216学分,四年制本科应修满180186学分,三年制专科应修满135140学分,四年制本科插班生应再修满7580学分,五年制本科插班生应再修满5055学分。鼓励各二级学院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减少总学分要
2
f求及课内学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外时间。理论课、实验课严格按照1学分=18学时换算(英语第一学期每周4学时计3学分、体育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计15学分)。毕业实习三、四年制按10学分计,五年制按20学分计,其它实践环节原则上按照1学分=1周换算。(三)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其中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大致为73。1、必修课(1)公共必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英语、体育、医药计算机应用基础组成,由学校统一规定,各二级学院不得更改。(2)基础必修课: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构成。(3)专业必修课:专业主要课程。2、选修课(1)专业限选课:体现专业、方向特色课程。(2)专业自选课:拓展专业知识或学科前沿课程。各二级学院必须设计一系列面
向本学院及跨学院学生的专业自选课。其中面向跨学院学生的专业自选课要求不少于8门,每门学时原则上不超过36学时,且不要求具备预备知识。非教学计划制定部门开设专业自选课请与相关二级学院联系开课事宜。要求本科学生必须跨学院选修3学分的专业自选课。
(3)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