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作者:潘美明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11期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可说是一个诗、词、文、书、画皆独步天下的文化巨匠。但他的一生却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忧患频仍坎坷多舛。他的人生态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乌台诗案”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苏轼秉持的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态度。不过之后哪怕一再贬谪他还是尊主泽民忘躯为之。而横遭贬谪的苏轼能在人生逆旅、仕宦险境中做到任天而动、随缘自适、超然物外又缘于他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汲取了其中的积极因素。正如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认为苏轼复杂思想的构成因素除了“儒家的底子”还有“庄子的哲学陶渊明的诗理佛家的解脱”。1
一尊主泽民忘躯为之。
苏轼出生于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年少时即以东汉的“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的范滂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厉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仁宗嘉二年二十岁的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双双高中进士。兄弟二人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经历极大地激发了苏轼的功业理想他觉得“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沁园春赴密州马上寄子由》立志要做一个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他主动请求外任。在任职地方官期间苏轼确实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政绩卓著。初任凤翔签判他为舒民困改革“衙前役”。任杭州通判他访问民间疾苦了解运河堵塞的情况。任密州太守他率领民众灭蝗减灾。任徐州太守筑堤抗洪“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宋史苏轼列传》最终取得抗洪的胜利。他还亲身视察监狱十分关心囚犯的健康。此时的苏东坡正实现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宏愿。他的作品中也洋溢着对生命永恒价值的追求体现了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弘道济世的生命观如“著书多暇真良计从宦无功谩去乡”《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富贵一朝名不朽”《石鼓》“功名意不已”《韩子华石淙庄》。
但是有济世之才、正直不阿的苏轼却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旋涡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乌台诗案”里苏轼死里逃生被贬黄州。身处逆境的东坡仍以执着的信念高唱生命之歌。他在《与李公择书》中吐露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懔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于造物。”在苏轼的政治信念和人生态度中“尊主”与“泽民”是高度统一的。“居庙堂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