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给学生一片飞翔的蓝天
浅谈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苍溪城郊中学付显华
中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投人以渔,使学生“会学”。当代社会科技知识发展迅速,知识激增,更新周期逐渐缩短,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为学生传授终身受用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着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自读是培养学生独立性的有效途径。学生是否乐于自读,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内容和结果,无论简单或复杂,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否则一切都是空的。落后的教学方式之所以要改革,根本问题就在于它没有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独立性被依赖性所代替。只有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二者相互促进,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把语文课真正上成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语言实践课,既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又获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重视预习,唤起参与意识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老特别重视预习,认为预习是学生”“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完成了预习任务,整个课堂结构和教学面貌就会出现“和现在完全两样”的根本变化。为此教师要有指导、有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训练。(一)预习是初步的阅读,包括通读课文,翻查工具书,识字认词,写笔记,解题质疑,作分析、综合、比较等。教师指导预习,要恰当示例,重在启发学生。教师要把一篇课文如何预习,哪里该诵读、默读,哪里该翻检查找,该动笔墨,该思考发问,都像数理化教师做演示实验一般在课堂上过一遍,甚至包括答题文字的组织与表述,也做成范例,使学生有章可循,有式可参。(二)古人曰:“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读书,亦即点评,这是我们传统的有效读书方法。预习中用评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深入揣摩、理解课
1
f文词句的内容,积累感性认识,为解疑找出规律做好充分准备,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书面言语的能力。(三)预习的目的在于能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初步理解和找出疑难问题。预习过程是学习理解活动的开始,教师既可以布置预习题,这主要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预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做一些简略的笔记;也可以独立思考,促使学生深入钻研课文,充分调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观念等去理解。实践证明,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