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方案
201101171536由zha
gyi
g0619发布浏览2779次评论0条发表评论上一篇下一篇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成长,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是良好作业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手段,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将受益终生。新的教育形势下,一个没有形成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学生很难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以后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同时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而学习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又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准确掌握,而且能使孩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更少而收获更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与学习规律相违背,严重地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使其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从培养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入手,以达到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目的。3农村小学生作业现状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都来自于农民家庭,家长文化层次不高,家庭教育引导性不强,正因为如此,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存在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根据调查,近几年来学生出现不良作业现象已日趋普遍,各校各班均出现了一批令人头疼的作业习惯不良的学生,如作业拖拉、页面不整洁、字迹潦草、错误率高等等,且呈现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到一部分中间生,乃至优秀生,且有不可抑制的趋势。众所周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课内外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应该是无可厚非,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作业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但班级总有部分同学完成各类作业不够自觉,甚至有部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经常出现作业不做,迟交,漏做,或者来不及完成,有的语数英三门功课作业一天下来一样都没完成,非得到放学后留下来做,可也完不成,要到第二天,但第二天又有新的作业,又是来不及,这样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造成知识不能及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