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学设计理念
作者:李娟高中生物云南保山生物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14251
20090728232016
一、教学设计理念
发表日期:
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
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生物生活化、
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部分模拟科学研
究工作,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
导,其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反射弧是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只需通过回顾即可,兴奋的传导这
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辅以课件
可使其直观化,从而突破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也要首先通过图
片让学生看清其结构,以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生
活实际和临床实际等方面的有关常识,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
性。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策略是:将兴奋的传导形式、方向作实处理,将
传导过程中能量的变换、影响兴奋传导的因素及人们对该过程的控制作虚
处理,这样处理是根据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而定的。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具有相对独立性,微观又不直观,这些因素对
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故拟通过多媒体课件,建立模型,对局部
f放大,变微观为直观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探究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及实质,并对二者作出比较,理解信息的传递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而实现的。2、能力目标:模仿科学研究过程,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细胞间的传递方向。3、情感目标:认识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形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四、教学重点:兴奋的传导
五、教学难点:兴奋的传导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定”说明书、“金思力”说明书等。
七、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法
八、教学设计思路
导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即实现“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让学生推选一位学生代表,老师与该生合作做一个“心慌慌”的游戏,然后分析游戏引入本节课题。
f回顾:反射的概念、类型、结构基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