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求自好,寿命也会不求自长。
在这本书的最后,陶老师又谈了孔子的精神境界。孔子一生并不顺利,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但他的精神生命却一直在飞速地发展着。孔子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除十五岁到三十岁这十五年的变化外,此后每十年的生命都是一层层往上走的。所以说,孔子的生命是流动的,更是不断飞跃的。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不能停留于既有的生命状态,而要在不断努力中,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飞跃。在孔子的《论语》中,有不少反映乐感文化的章节。“孔颜乐处”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人生在有限的时空当中,一般只有几十年最多百十年的时间,一定要快乐,而且在有富有价值的生命追求,这是幸福之本。享受生活不是追逐物质享受,而是心灵的快乐和精神的高贵。孔子有一句几乎路人皆知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不但是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人格强大者,但他依然认为在三人同行中,一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老师,并且要选择他们的优秀品质学习,而其不好的部分,则对照自己,好好改正。孔子的道德文章,为千古传诵。之所以如此,与其谦虚好学不无关系,现在有的人学了一点东西,就感觉了不起了,不再学习,自满起来。看看孔子的学习态度与精神,不能不令我们反思与行动。
读了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和一个有思想的人对话,让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升思想……既然开卷有益,我们为什么又何乐而不为呢?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