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代同样也是有问题的。在图画性很强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可以说汉字具有直接表意的功能。但到了篆书图画性已经大打折扣。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符号化了。隶变更是给汉字的表意性以沉重的打击。现代汉字中象形字不象形是普遍的特点。大部分会意字、指事字也是如此,因此现代汉字很难说是表意的,汉字的形体已不能表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了。
我们认为给一种文字定性要看其主要特征。在表意文字处于表音文字比较少的阶段,文字是以表意为主要特征的,那么称其为表意文字理所当然。当表音成分假借和形声字增多到一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定量后,可称为音意文字。如果因为形体演变或语言演变使得字形的大部分不能见形知义地表意或见形知音地表音后。这时候的文字就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了。因为这时的义符不能“表义”,音符也不能“表音”了,整个形体只起一个记录语素或词语意义的记号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来看,汉字的性质应当分别从以下三个阶段来定。
第一阶段。甲骨文金文阶段。这个时候汉字的画图性强、表意性强,形声字少。特点是以表义为主,所以这时的汉字属于表音文字。这时也有少量的表音成分,如少量的形声字和假借字。但即使是假借字,仍然会用到其本义。例如“其他”用“其”,但“箕”也应是用“其”的,只不过甲骨文中一般不会出现这个意义罢了。
第二阶段,小篆阶段。这时期汉字的表意性已经大大减弱,而含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大大增加,已经占到汉字总数的90%。特点是以已经削弱了表意性的表音字为基础,以部分表音的形声字为主体。所以这时的汉字属于表音文字。
第三阶段,隶书、楷书阶段。这时候汉字的表意性丧失殆尽,而含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随着汉语语音的演变而逐渐降低了其“表音率”,其先天不足的表音不准的弱点越来越明显,到了近代,终于变成了象形字不象形、形声字不形声的局面。大部分汉字的形体既不能表意也不能表音,只是作为记录语素义或词义的书写符号,接近于比较纯粹的表意文字。当然,由音意文字向纯粹的表意文字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形声字的“表音率”是一个逐渐降低的过程。时代越往后,表音的成分会越低,其表意的特征就会越来越明显,但不会完全消失。另外,我们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判断汉字的性质,都是以当时绝大部分汉字的情况而言,并不能排除少数不同情况的产生。直到现在,仍有一部分声符是能起到表音作用的。本文为2009年度西京学院校级科研项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