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数量达77家,整体投资规模达12973亿美元,为亚洲之冠(除日本外)。而且,PE所参与案例与领域都是中国经济中最前沿与最活跃的领域,垄断资源、行业龙头、消费行业以及依托国内市场的创新产业与商业模式为PE们所青睐。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市场的股改造就的全流通背景下,专门投资于上市公司股权的私募股权投资(PIPE)案例在2006年开始增加。r
2007年5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投资公司宣布出资30亿美元认购黑石股权,似乎表明中国政府对PE这一资本群体投资能力的认可。这也表明中国已经不完全满足于单向开放接受外资对民族产业收购与主导的命运,开始谋求以西方的游戏规则,积极参与当前PE发展的世界潮流,以分享行业发展的巨大机遇。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二战以后全球资本流动在继日本与亚洲四小龙崛起、并成为资本输出区域之后的又一次根本改变。r
因此,在这些“资本怪兽”以前所未有的势头侵蚀着产业资本的边界、攫取民族产业创造的巨大财富之际,我们需要以更为客观、更为开放的态度去审视这些国际PE巨头们的发展历程及其运作手法。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与这些资本巨头的直面竞争中从容应对。r
r
r
r
KKR:并购领袖r
r
通过将杠杆收购和管理层收购巧妙结合,KKR成为私募基金的并购领袖一手打造了“天价恶意收购”范例雷诺兹纳贝斯克收购案、“与企业管理层共谋”范例劲霸电池收购案、“担任白武士”范例西夫纬收购案等经典之作。KKR坚守自己的收购原则,在多年的并购时间中创造出一套独特的获利方式。r
r
KohlbergKravisRobertsCo1976年成立r
公司总部纽约管理规模270亿美元r
并购领域消费品、销售连锁、娱乐、IT服务、电信通讯、半导体芯片r
r
创始人科尔伯格(JeromeKohlberg)、罗伯茨(GeorgeRoberts)、克拉维斯(He
ryKravis)r
科尔伯格和罗伯茨是好朋友,而罗伯茨与克拉维斯是表兄弟。科尔伯格在三人中资格最老,既是后两者的导师,也是KKR成立之初的主导者。1976年,科尔伯格、罗伯茨和克拉维斯三人离开了贝尔公司,自己组建了KKR公司。科尔伯格于1987年离开KKR。克拉维斯则因为成就了KKR在华尔街杠杆收购中的大佬位置而被人们尊称为“亨利王”(亨利是克拉维斯的名)。r
r
“LBOMBO”模式r
KohlbergKravisRobertsCo(KKR)是私募股权基金之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在公司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战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专门用小钱并购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然后通过与管理层合作,经过重组捞取令人咋舌的丰厚利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