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KKR不仅将LBO发扬光大,更成为管理层收购(Ma
ageme
tBuyout或MBO)的创始人。r
  在KKR成立后的前三年交易记录中,一共实现了六次收购。KKR喜欢标榜这些交易是MBO,以此打响自己的“金字招牌”,使公司区别于其他精通LBO的同行。不过,KKR的确十分在意目标公司的管理团队作用。例如1977年4月收购的AJI
dustries是一家摇摇欲坠的联合型大企业,但它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核心业务,更有一位精明执著的首席执行官雷蒙欧可费(Raymo
dOKeefe)。欧可费抓住了KKR赋予他的自主权,拼命工作,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重整了公司,赚下了足够多的资金偿还债务。r
  KKR的成功正是顺应了大势,创造了潮流,因为在1981年,美国出现了近100起的杠杆交易。到了1982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但LBO交易上升到164起。1983年,美国又发生了230起杠杆收购,总融资达45亿美元。从那时开始直至第一次大收购浪潮结束(80年代末),年平均杠杆收购数量为300起左右。KKR更是因为这些交易名利双收,公司声称给他们的投资者赢得平均每年627的利润,为此,KKR被视作华尔街杠杆购并领袖。r
  KKR采用“LBOMBO”的方法从1977年至2006年底累计完成了140多次收购累计总交易额达到了192965亿美元。而MBO在KKR发迹过程中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r
  另一方面,通观20世纪80年代,MBO一般都发生在相对成熟的产业,例如零售业、食品加工业、服装业等。因为这些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正是拥有大量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时候。KKR联合管理层收购,可以凭借这几类公司稳定的现金流增强举债能力。而那些新兴行业或者高科技企业,由于风险较大、现金流较少,一般不会成为私募基金收购的目标。r
r
  低成本进行天价恶意收购r
  雷诺兹纳贝斯克收购案r
  虽然KKR的辉煌记录数不胜数,但让KKR公司真正变得大名鼎鼎的当属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杠杆收购(在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收购额至今排名第一)对食品和烟草大王雷诺兹纳贝斯克(RJRNabisco)的收购。这起被称为“世纪大收购”的恶意杠杆收购,令盛极一时的RJRNabisco元气大伤,至今仍难以复原。r
  作为当时美国仅次于菲利普莫里斯的烟草生产企业雷诺兹每年仍能产生10亿美元现金利润。可是公司的CEO罗斯约翰逊(RossJoh
so
)拿着巨额的经理津贴,却毫不重视股东利益。1988年10月19日,约翰逊在美国运通公司、希尔森莱曼赫顿公司、所罗门兄弟公司等投资银行的支持下,提出以每股75美元的价格收购公司的方案。但由于代表纳贝斯克方面利益的股东与约翰逊不和,对他提出的收购方案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