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对于“和”的追求一直不变,比如中国很多地方,男女结婚时都会供奉“和合二仙”的画像。“百年好合”,“好合”便是有男有女,家庭和谐。
关于“和合二仙”在民间有多种传说。
唐代对于“和”有个故事。一家四口,有兄弟二人。哥哥到边疆打仗,父母非常担心,挂念儿子在外是否安好,经常念叨,想起来也经常流泪。弟弟安慰父母,不要担心,他去看看哥哥情况到底如何。于是他到边疆去,万里长途,一天就回来了,并带来了哥哥的平安信,于是被称为“万回哥哥”,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开始祭祀作“和合”神。
除了“万回哥哥”,唐代还有关于“和合二圣”的传说
苏州有个寒山寺,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很有名。相传当时有两个和尚,有一位为寒山,有一位叫拾得,关系很好。寒山是个诗僧,曾隐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拾得在国清寺做厨子。寒山和尚经常穿着草鞋破衣服,显得有些癫狂,而拾得经常将寺院的饭菜给寒山吃。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见他俩如此要好,便让寒山进寺和拾得一起当国清寺的厨僧,自此后,他俩朝夕相处,更加亲密无间。寒山和拾得在佛学、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他俩常一起吟诗答对,后人曾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这两位唐代高僧,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主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至清代雍正十一年,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圣”从此名扬天下。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和合二圣“终成正果”之处,其间的寒拾殿,至今供奉着寒山拾得精美的木雕金身雕像。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民间年画里面,经常是一个孩子手里拿着荷花,一个手里拿着盒子,盒子里飞出五只蝙蝠,谐音就是“和合”、“五福临门”,表达了民间对于“和”的认同,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福。
前几年台湾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等人访问大陆,连战到北大演讲,郁慕明到人大演讲。当时送他们一个礼物,是请徐悲鸿儿子徐庆平画了一幅“和合二仙”的画,我题了“和合”二字。当时这幅画很受关注,两岸是兄弟,兄弟应当和合,不应当敌对。
“和”的当代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人已经把“和”落实到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对中国人影响非常大。家庭内部有“家和万事兴”之说,人与人之间讲“和气致祥”,做生意讲“和气生财”,国家之间讲“和衷共济”。
尽管秦汉以后国家讲“同”比较多,但是在处理国家、民族关系中,非常强调“和”,主张民族和谐,所以很多公主嫁到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