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授也着力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叶澜、裴娣娜、余文森、黎奇、崔允等。从研究发展的总体形势看,人们越来越关注有效教学的实施,注重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学习
方式及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了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相统一。
f2、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积极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3、叶圣陶全面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论。叶圣陶认为:一堂课的微观设计,要照顾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发展滞后的学生;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关心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教师传授知识应符合学生需要。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5、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多年来,课堂教学只是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形式,教师充当传声筒,学生成为接收器,“填鸭式”课堂教学仍旧普遍存在,课堂教学呆板、僵化,没有生气,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急需改革,需要寻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2、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长期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促进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向课堂教学研究者转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