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态度,能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地学习。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三、教学:态度温和,因材施教
读论语可以发现,孔子教育学生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诱导的、商榷的口气,这是老夫子的教学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处事态度。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像孔老夫子那样用和缓亲切的语气跟学生沟通交流。
对大胆的子路和胆小的冉有提出同一个问题,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经典事例。在《论语》先进篇十一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到,孔子在面对子路和冉有所提出的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主张,而是依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做出不同的判断,进而给出恰如其分地回答。子路和冉有都向孔子提出“闻斯行诸”的问题,即“得到真理就马上干起来吗?”孔子的答案竟完全相反,引起公西华的疑问。孔子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平日做事,过分谨慎,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的范例,在日常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学生,作为任课教师,因材施教可以事半功倍,作为班主任,因人而教可以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