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二)发挥竞争优势
我国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结构、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就必须突破比较优势的局限与束缚,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过渡。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基于比较优势所建立的产业是我国在资源禀赋、生产成本方面有优势的产业。这所谓的优势仅仅是同国内其他产业相比较而言的,在国际上未必有相应的竞争优势。只有在国内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又同时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才是我国真正要大力发展和扶持的产业。由产业结构优化而带来的竞争优势,必须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因此,我国在制定竞争优势策略时,要兼顾东、中、西部地区,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为基础,构建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另外,要合理引导外资流向,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倾斜等把外资吸引到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的产业中来。2逐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和名牌战略。自主创新是实施竞争优势战略的核心,而我国目前的创新能力、自主研发能力还不够,拥有的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比较少,引进外资与自主创新相脱节。因此,要想使我国的产业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必须加大投入和自主研发的力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3自主创新与利用外资相结合。例如,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国际上的知名品牌相合作,“掌控一个现有的成功国外品牌,实际上就掌控了国外的消费者,进而掌控了国外市场,这要比自己创建一个品牌快得多、方便得多、也简单得多、同时意义也大得多”。此外,还可以依靠国内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大力扶持那些本身具有潜力的企业,要勇于让这些企业接受国际市场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4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在推行我国的竞争优势战略时,政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第一,政府应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育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第二,对于那些刚刚起步又很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政府应该大力扶持、积极保护。第三,政府应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我国的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都离不开人才。因此,有必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培养中国的高新技术人才做准备。(三)促进贸易协调
现在国际贸易中强调的不仅仅是竞争,还有合作与协调。具体来说,我国的协调战略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f1转变贸易增长方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