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马致远《秋思》赏析及其他
在中国文学史上,提到“元曲”,就不能不提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而提到马致远,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天净沙秋思》。时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秋思》是“秋思之祖”;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道:“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因此可见,马致远的《秋思》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不愧为小令中之绝唱。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而已,寥寥数语,惜墨如金。曲中前三句,九个名词前多冠以形容词组合成名词性短语,形成的意象如同电影镜头以“蒙太奇”手法依次呈现。这种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连缀成的句式用以写景抒情,叙事抒怀,在修辞学上有人称之为“列锦”,这种语言形式由于只列出一个个意象,所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促使读者通过意象之间的联系并思索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从而给予人们更多的审美快感。这种手法也非始于马致远。唐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即为“列锦”手法,历来为人称颂。梅尧臣曾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并举温的这句诗说:“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古代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选择了六组名词状写了山区早行所见,使景物有声有色,宛然在目。尤其是“人迹板桥霜”句,尽管诗人已经起床够早的了,但出门一看小木板桥的白霜已有人足迹,还有比他早的!真可谓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读后稍思,羁旅之愁苦辛劳尽在不言中矣。再看宋代诗人晏殊的《无题》: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被称为富贵闲人,又是一位风流情种。这是他的一首爱情诗,诗中道出了他思念情人而不可见,欲寄情书却无由达的悲苦惆怅之心志。其三四两句历代传颂,经久不衰,六个名词或名词短语耐人寻味。且不说这两句互文见意,我们且看它的描写:溶溶月光洒满院落,铺满池塘;春风徐徐,柳絮飘扬,梨花传香。这是多么清幽温馨、春意缠绵的境界,然而意中人不在,与谁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满腹愁怨,又与何人诉说?可谓“应是良辰美景虚设”。诗人触景生情,面对春宵花月,情思悠悠,往事再现,倍感惆怅。这“情”尽在这“景”中,真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两位一言羁旅之苦,一抒相思之痛,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