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土地的供给,即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2.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3.指依据自然生态规律采取各项保护措施或在利用土地时,停止采用原来的破坏性措施,从而达到保护土地资源的目的。4.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5.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6.是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采用行政的、经济的和规划计划等手段,确定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方式,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一种管理。7.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8.是指土地使用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同地建筑物和其它附着物,租赁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9.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10.是以收益为目的土地及与此有关的设施、劳动及经营的诸要素的组合所产生的总收益,扣除资本、劳力、经营按其对总收益的贡献度所得到的收益额,剩余的就是土地纯收益。二、简答题(共32分)1.(1)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2)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3)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4)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5)一定的交通条件。2.(1)农业生产工具的类型。(2)农业劳动对象的不同。(3)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4)农业劳动力的素质。3.(1)国家发展政策(2)土地利用计划与规划(3)价格政策(4)税收政策4.(1)保护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实现土地优化配置(3)保证土地价格的基本平稳。三、论述题(共24分)1.(1)通过退林还地、退渔还田等措施恢复一部分耕地。(2)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及工矿废弃地以增加耕地面积。(3)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间接增加耕地面积。(4)加强用地的行政管理。(5)政府制定地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多用建成区土地,少占用耕地。(6)深入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一套节约用地的机制。(7)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2.(1)农村非农产业发达,农业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且这些劳动力转移后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这样,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农业劳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