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春》教学案例与评析
作者:宫艳会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第10期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美好的生命,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春》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2学情分析。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美丽季节,孩子们对《春》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部分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将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赏析,感受春的美好。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很好的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到春的生机勃发。
3教学目标、教法及理论依据。《春》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并赞美了春天。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对学生读悟能力的培养。本文语言优美,很适合朗读,因此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自读、精读、默读、赏读等方式,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本课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描写这种写法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
二、教学目标:依据学情及教材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生活中感受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四、课前准备1摘抄有关春的诗句,上课备用。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3老师备课件。五、教学流程(一)整体感知(5分钟)1歌曲引课:引唱儿歌《春天在哪里》,从歌声中感受到春的美好,现在让我们来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一起领略春的风采。2初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