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①,皆不及门也②。”
【注释】
①从我于陈、蔡者:指孔子周游列国,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绝粮时跟随他的弟子们。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弟子,在由陈国去蔡国的途中,被陈国百姓包围,绝粮七天,许多弟子饿得不能行走,后被楚国搭救。当时跟随孔子的有子路、子贡、颜渊等弟子。②皆不及门也:都不在我这里了。门:门下。这里指受教的场所。
【语译】
孔子说:“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国途中忍饥挨饿的学生们,现在都不在我身边了。”
【解读】
本章大约是孔子晚年怀旧之言。
孔子周游列国,曾在陈蔡交界之地遭受危难,一度断绝口粮,后人一般称之为“陈蔡绝粮”或“陈蔡之厄”。苍桑暮年,蓦然回首,不仅喟然言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同甘苦共患难,如今则各奔东西,不复在门下。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原文】
113德行①: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②:宰我,子贡。政事③:冉有,季路。文学④:子游,子夏。
【注释】
f①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这一章是孔子对十个学生的叙述,由弟子转述记载了下来。②言语:指长于辞令,能办理外交。③政事:指能按周礼的要求从事政事活动。④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文章等。
【语译】
(孔子认为学生中)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言辞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擅长文学的有:子游,子夏。
【解读】
本章记载孔门十位高材生,后人称之为孔门“十哲”,并把他们分属的四个门类称为“孔门四科”。
本章解读对孔门十哲,均用三五句话予以概括叙述,具体事迹详见其它章次。
颜回(公元前521-前481年):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春秋末年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小孔子31岁,英年早逝,年仅29岁,性格内向,快乐宁静,勤思善学,不迁怒不贰过不伐善不施劳。孔子曾赞许他:“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子贡评价他说:“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孔子家语弟子行》)
闵子骞(公元前536-前487年):姓闵名损,字子骞。小孔子15岁,享年50岁,性格沉静寡言,为人恭谨端正,以修德为终身目标,“不以其仁易秦晋之富。”(《盐铁论地广篇》)以行孝为修德之用,孔子赞扬他:“孝哉,闵子骞。”以修“礼”为行为规范,言行符合礼仪,孔子赞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中”即“中礼”,合礼。
冉伯牛(公元前544-?):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