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评价更能使被评价者感受到评价的魅力,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启迪着被评价者的心智。(2)常换常新的评价更能吸引学生,激励学生不懈努力追求新奇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整天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孩子将对此失去兴趣。在批改作业时老师们会发现最初孩子们追求的是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一朵小红花。而当自己周围的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这一殊荣时,“红花”便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学生的作业渐渐地少了认真的痕迹。突然有一天,依然坚持认真书写的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作业本上出现了“一张笑脸”时,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业本展示给所有的小朋友看,于是,许多小朋友的作业又悄悄地整齐了。不等作业本发下来,孩子们已经急切地想了解作业本上是否有“笑脸”“老师我得到笑脸了么?”……就是这常换常新的评价成了学生认真书写的动力之一。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便逐渐养成。(3)建议性的评价更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孩子犯错时,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或者是简单地让孩子承认错误了事,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多次犯同样的错误。班上有一位学生跟多个同学发生摩擦,找其谈话,问明原因,最终指出他的错误,以他向别的同学赔礼道歉而告终。但是,同样的错误他依然时不时地在犯着。究其原因,是他有与同学相处的热情,但缺乏与同学相处的能力。于是给他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性的办法供他尝试,渐渐地他与同学的摩擦少了,同时体会到了怎样与同学相处。孩子知道对与错,但依旧茫然不知所措,如果他们得到的评价是它们已知的对与错,那么这一评价将是毫无意义的评价,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建议性的指导,使他们知道“我该怎么办”,从而明确努力方向,不至于无所适从。(4)充满童趣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积极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评价中也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充满童趣。(5)多方面的评价相结合更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便于学生自我修正评价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时难免有失偏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老师评价、同学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相互结合是学生认识自己的有效途径,也可为学生进行自我修正提供最有力的依据,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课改的深入,精彩的即时评价也正成为广大教师的终极追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