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应该教些什么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地说,文言文教学内容大抵有这么两条:一、教文言文的“言”和“文”,积累基本的文言词汇,运用有生命力的语词和句式,感受文气,理解内容,承继文化;教“言二、文统一”中的“言”和“文”,不是“言”和“文”的“拼盘”。文言文课上,让学生学点什么、干点什么就是“文言结合”呢?教点什么就可以让学生直抵文言的堂奥呢?其实可以有多种路径的选择。教学生断句标点。断句标点乍看是小事一桩,实则是一件技术含量很强的工作。断句标点确当与否,见出一个人文言语感素养的高低。要准确断句和标点,就要推求字义,就要树立文段的脉络,就要感知文章的旨意。断句标点,既指向“言”也指向“文”,是文言语感的综合训练。教学生因声求气。“因声求气”就是由有形的声音传递无形的“文气”,进而领悟文意、文辞、文法。古诗文教学,朗读和吟诵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而且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什么是好的朗读?能触摸到文气、文势、文法的朗读是好的朗读。知道怎样读,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读,这就把“口诵”和“心惟”融合在一起了。想得深,说的清(出声思维),即便朗读的外在“腔调”不那么悦耳,但也是心耳相感的好朗读。教学生咬文嚼字。如果说“咬文嚼字”中的“文”是指“文章”,“字”是指语言的话,“咬文嚼字”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言文结
f合”。疏通字义时,既做训诂学上的语法学上的疏解,也从篇章阅读的角度推敲语词的语境义;分析篇章时,着眼于篇章的整合,但又以具体的语词为接榫。这样,“言”与“文”之间就有了多个来回,在理解中赏评,在赏评中理解,“嚼字”中“咬文”,“咬文”中“嚼字”,“言”“文”贯通,养成实而活的言语经验。教学生悟得规律。教学生联系旧知和新知,悟得规律性的知识。不仅在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中教给学生规律,而且要教给学生打通古今,悟得文言学习的规律。古代文言和现代白话却有区别,但更要看到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文言毕竟不是一门外语,文言的诸多活的因素依然留存在现代汉语里,现代汉语里绝大部分成语就直接源自历代古籍。教学文言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现代白话的语言经验,会有利于文言的理解和积累。如讲“犬坐于前”可以举“狼吞虎咽”“水运”“空运”等例子来理解。教学生翻译比较。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的双向过程。语言互译不仅仅是符号的转换,更是思维的转换,文化的对接。学习英语有“英译汉”“汉译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