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难的经济学分析融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源配置过程,是通过对各种要素投入进行有机组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宏观浪费和实现资金最大化利用。由于个别收益率与平均收益率之间存在差别,资金的优化配置过程,就是通过资金投入方向上的不断变化,引导资金流向个别收益率较高的行业或企业,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以资金供求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源配置过程:即企业能否取得资金,以何种形式、何种渠道取得资金。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很多个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探讨,也可以由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诸如缺乏政策法规支持、金融服务机构缺位、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等出发。若从所学经济学角度分析起本质原因,就一定是“市场失灵”这个现象在作怪。所谓市场失灵,也即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无法发挥作用而不能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的现象。在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机制中,资金的流动应该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市场能够及时有效地将资金从供给者手中配置到需求者手中,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由于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作为资金需求一方,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资金缺口。初步分析,融资问题的市场失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性完全竞争市场的高效率是建立在交易双方对信息的把握、搜集和了解是对称的,即信息具有完全性。这也是理论经济学建立的基本假设之一。然而,信息经济学告诉我们,信息不对称在经济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大大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陷于一种模糊的状态。“道德风险”主要是借款人不按照与银行的协议或对银行的承诺使用资金,或者在有能力偿还银行信贷的情况下,不偿还银行债务的风险。一方面,在外贸融资市场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上问题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外贸行业的业务特征使银行对企业的业务信息了解更为困难。对于银行来说,减少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主要靠加强监督;然而,对中小企业投入人力和收集企业信息的成本都远高于大企业。因此,银行宁愿在低利率水平下满足风险较小的大企业的信贷需求,也不愿在较高的利率水平
7
f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工商管理专业上冒险给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