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大!r
自由重量对平衡的要求高,这是优点,也恰恰是一个弱点!因为自由重量对平衡和控制力的高要求,使训练者的主要目标肌群难以集中发力。重量上不去,大肌群的厚度将难以保证!没有了厚度,精度、分离度从何谈起?r
我有不少练健美的朋友,训练时非常刻苦,强调肌肉的精雕细刻。他们打比赛时的体形已经相当不错了,但缺憾也很明显与高水平专业选手相比,他们还是稍显单薄,厚度不够,缺乏力度感。为什么?因为纯自由重量训练的弱点相当明显,就是独立性差,没有训练伙伴的时时关照,谁敢上大重量去深度刺激肌肉和神经?r
极限重量训练时,对伙伴的保护也有很高的要求,保护而尽量不借力,即使帮忙了,也要恰到好处。掌握好分寸其实是很难的关键时刻不及时搭把手会出危险,但借力过多又很难达到极限训练的目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健身房中,卧推架上,一对儿搭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训练。原本极限只有100公斤的朋友,可以在搭档的“看护”下用120公斤以上的重量做组,甚至敢于冲击180公斤的极限(搭档也在冲击硬拉极限,腰带和握力带都要用上了)!多有成就感呀!可是,一旦搭档不在,换了一个缺乏经验的人“保护”,立马就会现出原形。保护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是值得很多训练者思考的,难道就是请别人“保护”起那多余的重量?卧推的保护,可以说是千奇百怪!稍微专业点的,是近似于硬拉的动作;不够专业的,有弓着腰练弯举的(一旦伙伴推不起来,保护者先会受伤!),还有单臂划船的(有拳头,杠铃杆不可能触胸),最要命的就是“保护”时心不在焉的……器械训练的安全性对大重量极限训练很有好处,少了安全的顾虑,少了自由重量冲击极限时巨大的心理恐惧,没有伙伴的时候也可“倾尽全力”地投入训练。全靠自己的努力吧!一个人孤独地与器械对抗也许更加精彩!r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很多器械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科技含量大幅度提升,动作轨迹更加符合人体力学。双轴器械可以提供类似于哑铃的运动轨迹,却更加稳定舒适。分动式单边训练器械可以为特殊人群康复训练提供便利。先进的气动式设备更可以进行爆发力的专项训练,并准确记录运动员的各项数据,为改进训练提供依据……r
现在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了!当年,“大力神”保罗安德森为了克服自由重量的局限,也使用了不少辅助设备。有不少朋友受了地摊文学的蛊惑,认为古代很多大力士仅凭自由重量就达到了现代人难以逾越的高度。我很奇怪,以古代的文明水平,用什么技术造出那么多动辄数万斤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