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而学生所做的事情则只是看或听而已。“为了教师用而用”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又一大误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衷强调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不单单要成为教师教的工具,也要成为学生学的工具。但在目前的课堂上,信息技术只是教师演示的工具而已。诚然,多媒体演示能够提供视频、画面等,便于教师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但这仍然不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功效。如何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探究的工具、学习的工具,是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既可以在课堂上辅助学生的学习,也可以成为课后学生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工具,成为师生课后交流的工具。例如,WebQuest模式就是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一种非常好的整合模式。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专题研究”、“专题探索”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上的资源。为了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在网上充分利用时间,避免漫无目的的任意冲浪,每个WebQuest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它赋予学习者以明确的方向,给学习者一个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需的、能够指导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还告诉他们未来的评价方式,以及进一步拓展课程的方式。这样,通过WebQuest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工具。
误区分析与实施建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以上误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没有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与功能。信息技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其次,教师没有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价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技术与教学在较高层次上的融合以及技术对教学的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再次,实践应用时模式化倾向严重。一些教师机械模仿教学模式,从而造成有形式无效果。例如,有些课程的学习需要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采用“提出问题分解任务上网查找资源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网上查找资料代替了思考,论坛代替了语言交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