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则材料:
f材料一(材料略)(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还有哪些其他主张?材料二(材料略)(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此外,你还知道孟子的哪些主张?材料三(材料略)(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请列举一个典型事例。(4)孔子、孟子、荀子三人在哪些观点上是相似的?通过上述材料,复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三位代表人物的思想,这比单纯要求学生背诵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效果要好得多。三、去枝留干,归纳线索运用学案复习基础知识,采用课件精选材料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脑海中留下的多是琐碎的零乱的历史知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让学生心中有清晰的知识结构,在运用材料呈现复习要点后,还要对这些要点进行概括和总结,理清某个专题的线索。使学生进入历史学科的网络中,能够收放自如。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市级公开课)为例:教师先是运用学案检查并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接着精选几则材料呈现出复习要点,然后进行总结。
f听课之后,评课时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画龙点睛之笔,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之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过这一节后,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有一个清晰的线索,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向学生灌输具体的知识,不是把简单的变复杂,而是把复杂的变简单。
四、精选习题,突破重难点由于在运用材料进行教学时,考虑到要兼顾复习要点。要注意“面”的问题,难免有些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理解不清,这时可通过精选一两个经典习题,突破重难点。还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市级公开课)为例,教师在运用材料复习了考试要点后,紧接着进入了课堂教学的知识深化与运用环节。材料一(材料略)(1)根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的思想特点和原因。材料二(材料略)(2)材料二中“尊重孔教”的真实意图何在?陈独秀主张“必排孔教”,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这里精选的还是材料题,但是同前面第二步运用材料呈现复习要点的教学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复习运用基础知识,而后者的目的是突破重难点。通过这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较好地理解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其代表人物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及其积极
f性和局限性。这里总结的“四步两结合”复习模式,是对新高考形势下高三
一轮复习流程的一种总结和概括。它是以学生为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