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作者:马海军来源:《新课程中旬》2012年第10期
摘要: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不断涌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主动把握新课改方向、领会新课改精神,进而适应并不断完善新课改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下面是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改变来适应并不断完善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一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承和掌握社会经验和文化财产来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一、旧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学习模式的变化
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基本特征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2)教师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3)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之前,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满堂灌或者填鸭
式为主。每一堂课,教师作为独角戏的主角,承担着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而学生作为独角戏的观众与听众,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存在,只能产生这样一种结果: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一种依赖,没有了教师的督促与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为继,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容乐观。这种静态、保守的历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历史知识的讲解和知识点的学习为主要内容,采用陈述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根本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可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历史教师的教学观绝不能停留在任何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二、新课程改革前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与要求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为主,教学模式单一、僵化,脱离了中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种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