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校本教材之一:
记叙文的审题
宁安镇范家学校张双群
审题是写好文章的第一关。只有弄清题意,写作才不跑题,而且可以活跃思维,培养写作兴趣。一、抓要素,定内容。审题时,遇到有些表意比较抽象、概括、宽泛的独词题目时,学生往往觉得无从写起。这时,要及时围绕题目中所给的要素,提出若干问题,具体落实题目所涉及的人、事、物、景诸要素,确定要写的具体内容。例如“悔”(黑龙江中考题)这个题目,如果提出“谁悔了”、“什么事使人悔”、“后果怎样”、“怎么看待悔”这几个问题,文章就具体了。同样,“合作”(北京市中考题)这个题目,可以提出“和谁合作”、“为什么要合作”、“如何合作的”等问题,文章写作的重点和基本内容就确定了。下面的题目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审题:“成功”、“启示”、“流泪”、“回报”“、生活”、“挫折”、“期望”、“笑”、“错”等。二、抓题眼,理要点。审题,不但要确定体裁,而且要划定取材范围,掌握重点,这样写出的文章才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而确定重点的关键则是抓题眼。题眼抓住了,重点也就掌握了。至于选材范围则比较好判断,一般是题眼之外的部分。如“一次难忘的实践”(天津市中考题),“一次”“实践”是题目的选材范围,而“难忘”是题眼,是关键词语,因此“难忘”是此题的重点,写作时就要突出“难忘”。抓题眼的方法主要有:1、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落在附加成分上。如“生活中的发现”(上海市中考题),题眼是“生活中”,“发现”则是选材范围。2、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说句心里话”(江苏苏州中考题),“说”是题眼,“心里话”是对象,是范围。
f3、题目是并列短语,题眼在连词上。如“我和新世纪”,题眼是连词“和”,“我”“新世纪”的联系与区别是选材的范围。4、题目是句子,题眼在谓语上。如“我爱母校”,题眼在谓语“爱”上,重点要突出“爱”,“母校”是写作对象。因此,在审题过程中要强调“题眼”的作用,要重视题目中的强调性因素。三、深思考,拓文路。有些作文题目,表面看很虚,题目中所涉及的人、事、物、景似乎与现实作者自身无关。审题时,就要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广阔领域,把握题目的特点,化虚为实,以假当真,拓宽文路,抒写出个人的见闻感受。有时需要变换人称,例如“假如我是校长”,写作时把题目中的“我”当作“他”,搞对了人称,就为写作时的联想发挥奠定了基础。有时需要把握好题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