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各个监测阶段的工作,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上报工作,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
8
f的有关负责人要加强对本单位监测工作的指导,积极为监测工作创造条件。7、加强麻醉药品管理。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严把《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审批关,切实履行对医疗机构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监管职责。各类医疗机构要本着“管理住、用得上”的原则,进一步规范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既确保满足医疗需求,又严防由使用环节流入非法渠道。(四)继续推进与落实“病人安全目标”。认真落实《病人安全目标(2009版)(见卫生部》《关于印发〈2009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通知附件1,卫医管发〔2009〕38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不断提升与持续改进,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要不断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
9
f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以及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要使用“腕带”作为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2、提高用药安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建立有误用风险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须单独存放且有醒目标志。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3、严格执行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正确执行医嘱。通常诊疗活动中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