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翻译策略之“归化”与“异化”
摘要:在翻译界,长久以来,就文化传播所采用的恰当手段之
一的归化和异化这两个主要的方式,是一直被热烈讨论的话题。这
篇文章旨在通过对一节选英文原著的翻译,来分析对归化和异化手
段的选择,并说明两种翻译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在归化和异化之间
取得最佳平衡点的必要性。
关键词:归化;异化;翻译;文化信息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6002
一、引言
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译者应充分认识构成矛盾的
各种因素,采取恰当的方式,从主要方面入手,采用适宜的翻译策
略,实现翻译目的。这里提到的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处理源语与译
语语言文化差异时所用的方法,在翻译中有两种基本策略:归化和
异化。本文试在节选翻译美国乡土文学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
sarahor
ejewett18491909的代表作《针枞之乡》的第20
章之过程中,就译文当中所遇到有关异化和归化问题进行粗略探
讨,以说明在翻译过程中,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的重要性。
二、关于原作及作者
萨拉奥恩朱厄特是美国著名的乡土文学女作家,她的作品几
乎都以缅因州沿海渔村的风土人情为写作素材,其文笔简洁大方,
f坚定、纤柔、有趣而成熟,她是描写新英格兰地方色彩最好的作家,亦是美国19世纪后半叶乡土作家中最重要的女性作家。《白色苍鹭》(awhitehero
)是她最著名的短篇之一,1896年出版的《针枞之乡》又译《针枞之乡和其他故事》thecou
tryofthepoi
tedfirs是她公认的力作。
在了解了这样一位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与文化背景,在翻译其作品的过程中,就要关照到相应的文化和时代背景,注意到语言特点与相关的修辞。《针枞之乡》讲述的是关于海滨小镇和当地沿海渔村里村民的生活故事,带有浓厚的乡土文学色彩,文中有很多地方,涉及到地方文化和一些专业名词,语言晦涩难懂,如老渔夫的语言,一些捕鱼器具的描写,个别难理解的长句等,在翻译中不仅要理解作者的源语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还要试着将其不减风味地使用目的语翻译出来,这就涉及到翻译策略之一的归化。而另一方面,文中出现的一些当地特有的地名、人名,一些关于捕鱼器具的专有名词,要翻译的不失去原来的特点,要让读者向源语文章靠近,就应该采取异化的翻译手段,尽量把相关名词音译等。
三、关于归化和异化(一)归化和异化概说翻译的归化和异化domesticati
gtra
slatio
a
dforeig
izi
gtra
slatio
是在1995年由美国学者文努迪(lve
uti)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