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5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7“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8“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9“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f10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11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三)合作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课文第三、四段两幅画面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四、成功讲学(学的怎么样,风采我来亮)我们组回答第()题
五、成功练学、2011年台州市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1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答案:二(一)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
f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B.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