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化、城市化、外向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的腾飞、新兴产业的崛起、文化的积淀等都为“十二五”期间淮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保障和环境基础,也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变人力资源大市为人力资源强市,已成为“十二五”淮安教育事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淮安教育站在新的起点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与遵循教育规律相结合,把立足市情与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理念、经验相结合,把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振奋精神,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推进淮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特色发展,继往开来,为中华之复兴、淮安之振兴而育才!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不断推
4
f进全市教育科学发展,为淮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精力、更大的投入,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建设优先满足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育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特长发展,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推进均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重点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建立健全教育资助体系,切实办好特殊教育,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