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为动力,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招生考试制度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评价制度。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着力推进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提高质量。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服务社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推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增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文化引领能力,着力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三)发展目标逐步构建“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的现代教育体系,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管理新机制,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初步建成学习型社会,初步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现代化。构建制度健全、体系完备、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师资一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5
f的区域教育发展格局。所有县(区)创建成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普及程度。全面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6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稳定在99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50以上。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35年以上。优质资源。全市幼儿园全部达到省级合格园标准,其中60建成省级优质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省标准化要求,其中50建成现代化学校。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优标准。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达到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全部转为社区教育中心,50的乡镇(街道)建成省、市级社区教育中心。布局结构。高标准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幼儿园、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逐步撤并一批办学规模小、效益差的农村小学教学点、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集中力量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心初中。2015年,全市幼儿园、完全小学、初中、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