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流动资金,降低经营成本,并掩盖经营水平的低下。我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初期,新建的4S店多数是外行投资,适度压库可磨练经销商,但做过火了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它会使经销商出现资金链断裂,迫使他们抛售产品;有些品牌因此曾经出现经销商大面积亏损;恶化主机厂与经销商的关系;出现过买的新车生产日期超过半年以上的坑害用户的情况;也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品牌形象的提升。另外用批发销量统计的数据与市
f场的真实情况差距比终端销量要大,影响企业正确判断市场和国民经济准确的统计。因此国家统计局才决定从今年开始统计汽车的终端销量。用终端销量考核经销商,是从维护经销商的利益角度制定的政策。由于汽车生产厂家基本不卖车,主要由经销商完成销售,因此提高经销商的积极性,就成为最根本的经营之道。如东风乘用车公司对经销商用终端销量进行考核和奖励的改革,不压库,改善了经销商的经营环境,大大提高了经销商的积极性,加之产品的升级,他们今年的销量同比增加近一倍,可见这是个双赢的经营之道。有人说终端销量数据准确度差,其实汽车4S店管理系统即DMS系统在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应用历史,在乘用车的营销部门中早已经普及,经销商要造假很难,不存在准确性差的问题。只用终端销量考核和奖励经销商,成为一些汽车主机厂今年经营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还涉及到主机厂的经营道德问题,改革动作慢的主机厂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将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要正确理解公务用车采购目录
我国的创新战略,决定了国家鼓励产品研发,因此《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规定:“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的产品才能进入目录,这完全符合创新战略和国际惯例它不违背我国参加的所有国际组织规定的原则。但却被媒体报道为自主品牌“垄断”政府采购、“秒杀”合资品牌等。这就为国外贸易保护主义者找到借口,欧盟商会嚣张扬言要报复。其实进入目录的不是全部内资企业,预示有些内资企业将出局。多数合资企业的产品工程部仅是为生产服务的机构,企业是套牌生产的工厂,如果这样下去中国汽车产业永远不会做强,合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达到要求也会进入采购目录,这是汽车产业战略调整的第一步,国家不能让内资汽车企业继续萎缩下去吧。中国政府的招标采购乘用车,报道中少的说有56万辆,多的说有100多万辆,其实每年仅有20多万辆,其中高档乘用车占20左右,一般公务用车和机要通信用车占8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