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第3段。1学生集体朗读第3段。2分组讨论第3段的内容及层次。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用之如泥沙”以上为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板书:由描写转为议论3学生集体朗读或试背课文。5.具体研习第4段。1学生集体朗读第4段。2提问:“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
3
f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3提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4提问:“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明确: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③指唐以后的人统治者。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5提问: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板书:总结教训警告当世戒奢爱民
八、欣赏文章的结构之妙1.提问:根据内容,文章可分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学生思考后,明确:文章可分两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4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第二部分是议论。“赋”的特点在于“体物写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九、主旨归纳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
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十、艺术特色(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r